詩經(jīng)碩鼠的原文及意思(詩經(jīng)碩鼠)
大家好,我是小東,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詩經(jīng)碩鼠的原文及意思,詩經(jīng)碩鼠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碩鼠》是魏國的民歌,據(jù)《毛詩序》說:“碩鼠,刺重斂也。
2、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
3、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
4、”朱熹《詩集傳》:“民困于貪殘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
5、”兩說均可供理解主題時參考。
6、它和《伐檀》一樣,都是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
7、所不同的是,《伐檀》責(zé)問剝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碩鼠》則用比喻以刺其政。
8、但《碩鼠》比《伐檀》的斗爭性更強(qiáng)。
9、《伐檀》只有憤怒,沒有反抗,而《碩鼠》則不但有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奴隸們在不堪忍受奴隸主剝削和壓迫的情況下,準(zhǔn)備遠(yuǎn)走逃亡。
10、奴隸制社會后期,大量的奴隸逃亡,曾是促使奴隸制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更為可貴的是,《碩鼠》提出了建立“樂土”“樂國”的美好理想,試圖尋找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與人平等的社會,這雖然在當(dāng)時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達(dá)到,但畢竟比《伐檀》單純的指責(zé)前進(jìn)了一大步,標(biāo)明奴隸們在長期的反抗斗爭中,已逐步清醒了階級意識,開始有了明確的斗爭目標(biāo)和對未來社會的合理設(shè)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烏托邦”思想的萌芽。
12、 三章都以“碩鼠碩鼠”開端,“碩”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劃了剝削者的丑惡面目,而且讓人聯(lián)想到“老鼠”之所以“碩”大的原因,正是貪婪、剝削的程度太大了,從而激起對剝削者的憎恨。
13、從“無食我黍”“我麥”到“我苗”,反映了奴隸們捍衛(wèi)勞動成果的正義要求,同時也說明了奴隸主的貪得無厭,奴隸們被剝削的深重,舉凡一切勞動果實(shí),都被奴隸主所吞沒。
14、從“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肯德”到“肯勞”,揭露了奴隸主忘恩負(fù)義的本性。
15、奴隸們長年的勞動,用自己的血汗養(yǎng)活了奴隸主,而奴隸主卻沒有絲毫的同情和憐憫,殘忍無情,得寸進(jìn)尺,剝削的程度愈來愈強(qiáng)。
16、“貫”,侍奉。
17、汝,指奴隸主。
18、“三歲”言其時間之長久,并非確指。
19、“莫我肯顧”,一點(diǎn)也不肯感念我們。
20、從“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國”到“樂郊”,則集中表現(xiàn)了奴隸們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們幻想著能找到一塊理想的國土,擺脫奴隸主的壓榨和剝削。
21、“逝”,同誓,表示堅(jiān)決之意。
22、“適”,到也。
23、“爰得我所”,猶言“乃得到了我們安居的處所”。
24、“直”與“所”意同。
25、全詩最后說,在這塊幸福的國土上,“誰之永號”,誰還會再過啼饑號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傷嘆息地過日子了。
26、很有點(diǎn)象后世的《桃花源記》所設(shè)想的藍(lán)圖。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