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課堂教學設計 歸去來兮辭 教案教學設計
大家好,我是東南,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歸去來兮辭課堂教學設計,歸去來兮辭,教案教學設計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歸去來兮辭
教學目的①感受并體會本文瀟灑脫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點。②反復吟詠,自然成誦,感悟到本文言語之妙。③重點弄清下邊詞語的意思并加以積累:役、奚、諫、觴、策、憩、岫、景、盤桓、疇、棹、窈窕、行、曷、期、聊。教學重點1、課文的思想內容2、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教學難點“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正確理解教學設想誦讀和領悟互相推進教學安排2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預習準備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課下題注為準3、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課文陶潛(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二、教師范讀課文要求:語頓三、研習課文(一)、讀悟第1段寫決意歸去。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指名朗讀本段。思考: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設問:他當時的心境如何?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設問:什么樣的情懷?明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二)、讀悟第2段齊讀本段。討論: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xiàn)在?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有從何看出?明確: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恨”,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設問:此段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明確: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三)、讀悟第3段“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指定小組朗讀此段。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明確:(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四)、讀悟第4段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潛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現(xiàn)?齊讀本段。明確“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種情感文章層層推進,每一層都承上而來,既順暢而又回折生姿,決意歸去點明文旨,緊接著自然寫歸去之切,歸去之樂,并順著路上→居室→庭院→郊野依次展開,最后以“已矣乎”回應前文,總結全篇意旨。此中真趣,隨意讀來,其味無窮。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還快然自足于隱士生活?依據(jù)何在?明確:“懷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從正反兩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隱居生活的情懷。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明確: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四、總結文章結尾,作者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想和處世哲學,是否顯得消極?不能說不消極,但理解這種消極的思想要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來看,不能只作簡單的判斷。作者幾次為官,品嘗了官場人心的險惡,官場生活的庸俗。身在官場,作者體驗到生命的扭曲。相比而言,田園生活樸實、自在、真誠、舒展。因此,這種消極的思想有一定的復雜性,消極的背后有對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有對官場黑暗的鄙棄。雖可打上消極二字,但沒有頹唐、痛苦之味。)
第二課時
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1.本文出現(xiàn)了五個疑問代詞
明確:田園將蕪胡不歸(為什么)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復駕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為乎遑欲何之(為什么)
2.“以、而、之、兮、來”五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①之
詞性例句釋義
代詞我何面目見之他們,代江東父老
君將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歸這、此
郯子之徒這樣的人,這類人
結構助詞悅親戚之情話定語中心詞之間,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謂間取消獨立性
何陋之有賓語提前標志
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詞與補語間,得
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標志
音節(jié)助詞悵恨久之無實義
②以
介詞既自以心為形役讓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用
王語暴以好樂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余船以次俱進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帶著
連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同“而”,表修飾
木欣欣以向榮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來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諸侯以公子賢因為
③兮語氣詞,多用于詩賦中,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或“呀”,如“歸去來兮”“大風起兮云飛揚”
④而
代詞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通“爾”,你的
連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表假設,如果
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析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
⑤來虛詞,可當助詞講。無義,如“歸去來兮”。有時為句尾語氣詞,相當于“咧”.如《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3.本文活用的詞語
眄庭柯以怡顏(使面容現(xiàn)出愉快的神色)
樂琴書以消憂(名詞動用,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船槳,這里用作動詞,劃)
4.句式A.寓形宇內復幾時?B.將有事于西疇.C.復駕言兮焉求?
A省略句,省略介詞“于”;B介賓結構后置;C賓語前置句.反問句代詞作賓語前置,“還出去干什么呢?”
5.課后思考練習4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五.布置作業(yè)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