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艾滋病毒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世界首例艾滋病毒是怎么產(chǎn)生的
大家好,我是東南,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世界首例艾滋病毒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世界首例艾滋病毒是怎么產(chǎn)生的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發(fā)布報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間,先后發(fā)現(xiàn)5例病例,經(jīng)檢查確診得了“卡氏肺囊蟲肺炎”,免疫功能極度衰竭,患者均為男性同性戀者。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1982年9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ency Syndome)”為該病命名,即人們俗稱的艾滋病。艾滋病的英文簡稱為AIDS,A是Acquire,獲得的意思,因為免疫缺陷通常發(fā)生在以往身體健康的青壯年身上,說明是后天獲得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I和D是Immune Deficiency,免疫缺陷的意思; S是Syndrome,綜合征的意思,指因某種疾病而引起的種種癥狀的合稱。國內(nèi)1986年以前音譯為“愛滋病”,后來考慮到該命名會引起人們的誤解,以為此病只是通過性途徑傳播而忽視了其他傳播途徑,故改名為“艾滋病”。
經(jīng)過多年積極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5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腫瘤病毒室主任樂克·蒙特尼爾(Luc Montagbier)博士等率先在《SCIENCE》雜志上刊登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從一個患淋巴結(jié)腫大綜合癥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一種新的.人類逆轉(zhuǎn)錄病retrovirus),將其稱為淋巴結(jié)病相關病毒。此后,世界各地不少學者相繼從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唾液中分離出上述病毒。1985年4月,在美國亞特蘭大召開的國際艾滋病專題會議上,正式將導致艾滋病的這種逆轉(zhuǎn)錄病毒命名為LAV/HTLA-III。1985年6月更名為HIV。在第39屆世界衛(wèi)生組織大會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即以HIV命名,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fic-ciency Virus)。
HIV嚴重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F(xiàn)代免疫學理論告訴我們,一旦人體免疫機能嚴重受損,人體不但失去對有害病菌的防御能力,而且一些本來無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也可在人體內(nèi)大量繁殖,導致機體發(fā)病。人體感染上HIV后,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極度下降而百病叢生,以致患上特殊的腸炎、肺炎、腦炎及其他感染或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最后因長期消耗,骨瘦如柴,衰竭而死。
艾滋病被人類認識是在70年代,那么艾滋病病毒是不是也是在70年代才有的呢?有的科學家認為,HIV是一種老病毒,在數(shù)百年以前就已存在,只不過沒有被發(fā)現(xiàn)而已;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持否定觀點,他們認為HIV不是新發(fā)現(xiàn)的老病毒,而確實是一種新病毒,它的產(chǎn)生大約在四五十年前。對艾滋病病毒的起源,科學家的觀點也不統(tǒng)一。有學者認為,HIV是人類所特有的,只是被發(fā)現(xiàn)的時間問題;也有學者認為,HIV不是人類所特有 的,可能起源于與人類關系比較密切的某些動物,比如說HIV是靈長類動物逆轉(zhuǎn)錄病毒的變種,或是來源于狒狒。HIV究竟來自何處?是人類特有的呢,還是人獸共有的呢?有待進一步考證。了解HIV的起源,將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不管怎樣,艾滋病向人類健康發(fā)起了新的挑戰(zhàn)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