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的超大望遠鏡在Cari??na星云中看到了 毀滅的支柱
使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的天文學家觀測到了Carina星云中巨大的柱狀結構,Carina星云是Carina星座中一個巨大的恒星形成區(qū)域。
Carina星云距離我們大約7500光年。法國天文學家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在1750年代發(fā)現(xiàn)了它。
也稱為NGC 3372和Caldwell 92,星云大約150光年。
它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云之一,也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質量恒星的孵化器之一。
星云的新圖像中的尖頂和柱子是巨大的塵埃和氣體云。
由ESO天文學家Anna McLeod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VLT的MUSE(多單位光譜探測器)儀器觀察它們。
總共觀察到10個支柱,并且在這樣做時,觀察到附近大質量恒星發(fā)出的輻射與支柱本身的特征之間存在明顯的聯(lián)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形成一顆巨星的第一個后果之一就是它開始摧毀它誕生的云。
大質量恒星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相當大影響的想法并不新鮮:眾所周知,這些恒星爆發(fā)出大量強大的電離輻射 - 具有足夠能量的發(fā)射能夠剝離其軌道電子的原子。
然而,很難獲得這些恒星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觀測證據(jù)。
McLeod及其合著者分析了這種高能輻射對柱子的影響:一種稱為光蒸發(fā)的過程。
通過觀察光蒸發(fā)的結果 - 其中包括柱子的質量損失 - 他們能夠推斷出罪魁禍首。
附近恒星發(fā)射的電離輻射量與支柱的耗散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這似乎是一場宇宙災難,大量的星星開啟了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
然而,恒星和支柱之間反饋機制的復雜性卻知之甚少。
這些柱子可能看起來很密集,但構成星云的塵埃和氣體云實際上是非常分散的。
來自大質量恒星的輻射和恒星風有可能有助于在柱子內產(chǎn)生更密集的斑點,然后可以形成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