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凍土的碳反饋威脅全球氣候目標
自五年前首次簽署以來,《巴黎協(xié)定》為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設(shè)定了標準,已有70多個國家做出了雄心勃勃的由國家自主決定的捐款,超出了該協(xié)議規(guī)定的初步承諾。但是,今天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fā)表的一篇新論文認為,這些承諾所依據(jù)的碳預算并未考慮到北極反饋回路的最新科學,并呼吁全球領(lǐng)導人重新考慮排放目標。
伍德韋爾氣候公司北極計劃的首席作者兼主任蘇·納塔利博士說:“北極變暖是我們氣候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但尚未充分納入現(xiàn)有的氣候預測和政策中。” “要制定有效的政策來應對氣候危機,至關(guān)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全部范圍。”
在過去的十年中,北極迅速升溫導致西伯利亞熱浪破紀錄,北方極端野火將大量碳釋放到大氣中,北極海冰損失,永久凍土融化加速。北極多年凍土已經(jīng)積累和存儲了數(shù)千年的碳,其中所含的碳大約是地球大氣層中碳的兩倍,并且在融化時將其釋放到大氣中。這些排放加劇了變暖,從而引發(fā)了更多的融化,并有可能導致未來幾年排放和變暖的指數(shù)級增長。這份新論文顯示,當前的碳預算無法解決永久凍土帶來的碳排放以及它們將引起的危險的氣候反饋循環(huán)。
伍德韋爾研究員和論文合著者Rachael Treharne博士說:“基于我們對突然解凍和野火的了解,這些反饋回路可能會大大加劇多年凍土融化的反饋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碳排放。” “除非我們的模型考慮了這些預期的影響,否則我們將錯過碳減排難題的主要部分。”
為了使地球溫度保持在1.5°C或2°C以下,該白皮書建議決策者將有關(guān)北極碳排放的最新科學納入氣候模型和碳預算,以用于制定政策,并更新風險評估以確定我們需要多快的時間減少排放以滿足氣候目標。
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總裁兼執(zhí)行董事,評論合著者菲利普·達菲博士說:“僅憑科學還不夠。” “我們迫切需要科學界和政策界之間的溝通,以確保我們的氣候政策能夠有效解決氣候危機的規(guī)模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