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自測表(怎樣才能不胡思亂想)
大家好,我是小東,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焦慮癥自測表,怎樣才能不胡思亂想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1、如何克服胡思亂想?
2、問:明知不要胡思亂想,卻無法不想,應(yīng)如何克服?
3、答:這就證明你沒有心力,業(yè)障太重。什么叫業(yè)?就像是事業(yè)機構(gòu)一年業(yè)績的總和;佛法說業(yè)有凈業(yè)、染業(yè)之別;有惡業(yè)、善業(yè)之分。惡業(yè)太重、太多了,如果沒有經(jīng)過反省、懺悔的功夫,本明就會被障蔽,心力就不夠,欲振乏力,凡事總會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人如果不肯努力改變此點,此生便不會有光明的前途了。因為一切事業(yè)都完成于心力,離開心力,就不能顯出人的價值。
4、古人讀書,囊螢映雪,懸梁刺股。古人求法,歷盡千辛萬苦越火焰山,渡黑水河。我們以前看西游記,總以為火焰山是杜撰的,現(xiàn)在證實的確有火焰山,那兒平常氣溫高達攝氏八十度。在‘絲綢的路’中,不但真有火焰山,而且也的確要經(jīng)過很多個國家,現(xiàn)在我們雖然看不到了,但那些遺址還在??!大師們的不朽功德,都是靠心力完成的。
5、什么叫做心力?它的屬性是不動搖,不管有多大的誘惑和威脅,都絕不動搖、不放棄,面對再大的艱險,也無所畏懼。你若有這種決心、毅力,你就有心力去‘解行相應(yīng)’、‘知行合一’了。倘使事事都知難而退,欲振乏力的話,不要說是修行,就世間法而言,任何事你都不會成功。愛迪生唯讀了兩、三年的書,他以研究發(fā)明為最高興趣和享受,耳朵被車長打聾了,也不放棄研究發(fā)明,而且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對研究發(fā)明上癮了,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乃至廠房被燒了,他重頭再來。人如果沒有這種心力,怎么可能突出人生最高的價值?又怎么可能迸發(fā)出生命的潛力、綻放出生命的光彩呢?
6、我們要想修行成功,不要忽略了兩種因素:‘情’和‘理’。‘理’就是智慧、理智;‘情’就是情感;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寫信給我說:‘老師啊,為甚么我聽您講話的錄音帶和唱自性歌時都會掉淚?’我說:‘這是好消息,是你的善根發(fā)露了?!裁唇猩聘??就是自性在發(fā)露。善根包含有情和智,如果把‘情’拋開,只有理智的升華,結(jié)果會因為偏而不圓落到小乘。
7、古往今來,不管是入世、出世,一個情感冷漠、意志消沉、沒有足夠生命活力的人,不可能對眾生有所貢獻,也不可能發(fā)揮生命潛力、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所有的天才,也都一定是熱情洋溢的人。所以,菩薩‘悲’‘智’雙運,把智慧凈化、升華成摩訶般若,把情感擴展、升華成‘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同情和‘同體大悲’——對眾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因此我說這種情況是好現(xiàn)象。我們切記,不要忽略了‘悲智雙運’才是菩薩行,要付出心力,要堅持到底,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支配自己,就會自己懲罰自己而活在無奈之中了。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