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知名国产|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东京热aⅤ无码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最新

<menu id="koaeg"></menu>
  • <dd id="koaeg"><s id="koaeg"></s></dd>
  • <abbr id="koaeg"><abbr id="koaeg"></abbr></abbr><dfn id="koaeg"><input id="koaeg"></input></dfn>
  • <strike id="koaeg"></strike>
  • 東南教育網(wǎng)您的位置:首頁 >滾動要聞 >

    一年虧掉1040萬元!這些炒股成績單頻上熱搜,你是虧還是賺?

    導讀 感謝微博,讓我認識了年虧1000萬的大佬。8月10日,一位股民在微博曬出的近一年虧1040萬元的截圖,瞬間引起了網(wǎng)上熱議。 這則微博的下方,

    “感謝微博,讓我認識了年虧1000萬的大佬。”8月10日,一位股民在微博曬出的“近一年虧1040萬元”的截圖,瞬間引起了網(wǎng)上熱議。

    這則微博的下方,不少網(wǎng)友紛紛留言調(diào)侃。一位網(wǎng)友表示,“還不如給我,我一年絕對花不了1000萬。”另一名網(wǎng)友則回復道,“給我啊,我能花一輩子。”

    不僅虧損金額頗為驚人,許多網(wǎng)友也發(fā)現(xiàn),截圖中“收益率-96.47%”“擊敗1.72%的股民”等數(shù)字和信息,同樣令人直呼“怎么做到的”。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如果上述截圖屬實且并非虛擬盤,那么這樣大的虧損確實十分驚人,“可能與兩融放杠桿有關(guān)。”

    搜索該網(wǎng)友的過往微博可以發(fā)現(xiàn),其多次提到理財虧錢。比如8月3日他提到,“去年一共買了50萬的基金,還剩39萬了。”

    有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問到,“你到底買了啥,好讓我們避個坑。”

    不難發(fā)現(xiàn),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年輕投資者的涌入,在社交平臺、股吧或各類理財平臺的社群中,分享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甚至情緒,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特別是虧損的時候有網(wǎng)友一塊吐吐槽,也是為了尋找一種安慰和共情。”一位00后投資者表示。

    “好想大哭一場!”中年失業(yè)借錢炒股,50萬虧到13萬元

    還記得去年底,投資社區(qū)雪球上一個帖子火了:一位早已過而立之年的投資者,失業(yè)后炒股,還借了親戚的錢,結(jié)果被割了韭菜,年初50萬虧到只剩12.9萬。

    這位投資者失業(yè)后,于2021年初50萬資產(chǎn)入市,當中還有20多萬是向親戚借的,本想著靠炒股賺錢彌補一下不工作的損失,結(jié)果到年底卻虧到只剩13萬不到。

    該投資者上來買伊利股份就虧掉了第一把,硬撐了一個多月后砍倉,虧了17%多。2021年前7個月,伊利股份都在持續(xù)調(diào)整中,從年頭的50多元跌到7月底最低30.9元,事后看砍倉也算及時止損。

    伊利股份出來后,這位投資者看到新能源行情火爆,卻連個魚頭都吃不到,轉(zhuǎn)而聽消息追漲芯片股,結(jié)果買瑞芯微又虧了近20%,買士蘭微虧10%左右,都是斬倉出局。其他更多時候玩短線,總體也虧多贏少,“一周少個幾千塊,賬戶也是肉眼看得見的縮水”。

    最后,被坑得最慘的是買了三季度的化工龍頭云天化,“本以為靠低估的云天化,能就此翻身,不曾想直接從3層地獄掉到了15層”——一把虧了超30%!

    明明PE不到10倍,怎么股價會走出這種德行?該投資者非常不理解,“按邏輯,大V早就說得很透了”。

    當時帖子發(fā)出后,很快吸引不少網(wǎng)友圍觀評論,多數(shù)網(wǎng)友表示同情,也有不少人給出了很真誠的建議。

    有的建議先空倉,別追漲殺跌,有的認為借錢炒股是大忌,并且一上來就50萬,波動一個點就是5000,心態(tài)很難好。

    還有的建議先找份工作,穩(wěn)定現(xiàn)金流,“壓力太大不適合炒股,心態(tài)和動作都會變形”,“股票是越盯盤越虧”。有的稱“不要總想著掙快錢,慢就是快”。

    半個月虧掉300天收益,這個熱搜讓全網(wǎng)扎心!

    今年3月3日,#基民半個月虧掉300天收益#的話題沖上了熱搜第一。

    老木在社交平臺上吐槽道:“最近不敢點開支付寶理財,每日收益提醒卻準時殘忍地發(fā)過來。382.57??上?,前面有個減號。”

    80后老木是新基民,入坑不到一年。早些年,如果工資卡里有點兒閑錢,就放到余額寶里,每天看著塊八毛的進賬,就圖個樂呵。后來余額寶收益越來越低,試著買了些固收的理財產(chǎn)品,每天還是塊八毛,一年收入夠吃頓海底撈,也心滿意足。

    去年,基金火熱,幾乎到了搶的地步。那些原本應該藏在幕后的基金經(jīng)理名字滿天飛,受人追捧成了流量明星。普通人意志不堅辨識不明,總會被社會的狂熱所裹挾。這時,對資本市場一知半解的老木偶然看到一句話:買基金就是讓專業(yè)的人幫你炒股。這其實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太具有欺騙性了——專業(yè)的人炒股,也是會虧錢的??!

    于是,老木拿一萬多塊錢,買了人生第一個基金。說來搞笑,那時候他甚至認為買基金跟炒股打新一樣,買到就是賺到,為自己搶到了一只新基份額而高興半天。

    幸運的是,他買的是一只新能源基金。眾所周知,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資本市場的新能源股一飛沖天,相應的,新能源基金也見天漲。老木手上那只基金,最高時凈值翻倍。

    在收益漲到70%多時,老木把這只基金出手,賺到了平生最大的一筆理財收益——8000多元。

    不幸地是,對于基金小白老木來說,小試身手就賺到了錢,于是就想賺更多的錢。

    經(jīng)過簡單的對比,他又下血本投入近10萬,挑了幾只基金,為了“保險”,還聽從一些理財專家的建議,買了幾只風險相對較小的債券。

    然后,就當了傳說中的“韭菜”??赡苁乔懊嬗猛炅怂械倪\氣,股市漲的時候,老木手上的基金小跌;股市跌的時候,就是大跌,眼看早先賺進的那點收益,就快賠光了。

    “我們很多人其實都中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毒,想要通過理財實現(xiàn)財富增值,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知識作為支撐。”老木是這樣反思的。無論是機構(gòu)、上市企業(yè)還是那些所謂的流量明星經(jīng)理,每個都有1001個故事可講,每個故事都可能把你忽悠進收割韭菜的鐮刀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理財更像玄學。那些“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什么都不懂”的人,被收割了卻不自知,總以為自己能押對下一個機會翻身,這就是賭徒的心態(tài)了。慎之,慎之。

    69歲老人加杠桿炒股爆倉倒欠券商1000萬,需100年才能還清

    1月24日,一則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判決書顯示,廣州一69歲老人蘇某加杠桿炒股,中信建投證券授信6600萬元的兩融額度,跌破平倉線后老人倒欠券商1026萬,雙方就此對簿公堂。

    2019年5月,北京仲裁委員會一審裁決,蘇某需向中信建投償還融資本金1026.4萬元和逾期利息35萬元。

    隨后,中信建投申請強制執(zhí)行,但雙方陷入拉鋸戰(zhàn)。2021年12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

    ……

    找安慰、找治愈,社群漸受個人投資者喜愛

    過去,網(wǎng)友更偏愛曬收益,而今,曬虧損、發(fā)帖吐槽也漸漸成了新潮流。

    越來越多投資者尤其是年輕投資者,樂意通過社群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投資中的情緒與感受。正如前文虧損千萬的網(wǎng)友微博下方,也有評論表示,“這下心態(tài)平衡了,治愈了。”還有網(wǎng)友評論:“有安慰到我。”

    據(jù)財聯(lián)社報道,除微博之外,支付寶的理財社區(qū)也是不少投資者的高頻交流聚集地,每日都滾動著不同網(wǎng)友的分享帖。例如一位網(wǎng)友曬出自己持有的某只基金當前持有收益率-30.55%,并表示“回本路漫長歲月啊”。而不少網(wǎng)友則在下方評論表示,“我的-26%。”還有的則安慰道,“我跟你差不多。”

    也不僅是A股市場,在港美股第一大在線投資社區(qū)富途牛牛圈里,圍繞個人投資感受的話題也同樣受到熱議。“賺or蝕?曬出你嘅窩輪牛熊收益(賺or虧?曬出你的窩輪牛熊收益)”的話題下,收獲了619萬次瀏覽量,共累計內(nèi)容2690篇。不少“牛友”(富途牛牛App用戶)都通過富途牛牛專屬的港股美股盈虧分享圖形式,曬出自己的投資情況,并在評論區(qū)與其他牛友交流互動。

    在盈利時尋找“自豪感”,在虧損時尋找“治愈感”,或許正是投資理財類社群之所以受到投資者歡迎,且十分活躍的原因之一。

    上游新聞綜合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