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支教團連續(xù)4年到瓊中支教
“印象中的海南島,椰風海韻,幽幽果香。但第一次來這里,只是透過飛機舷窗匆匆欣賞了一下海景,便和同學們奔赴山區(qū),開啟暑假支教之旅 。”8月17日中午,浙江大學大一學生季俊濤小心翼翼地拆開孩子們的“告別信”,感概地說,明天就要回家了,我舍不得孩子們,很想再多陪他們一些日子。
原來,從今年8月5日開始,以“求是情·中國夢·愛在海南·回報故鄉(xiāng)”為主題的浙江大學啟夢支教團就來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中學,開展為期半個月的2017年暑期海南農村支教活動,截至目前,浙江大學學生已連續(xù)4年利用暑假到瓊中山區(qū)學校支教,為大山深處里孩子帶來別樣的“知識營養(yǎng)”。
季俊濤說,啟夢支教團是由每一屆浙江大學海南籍學生牽頭組成的支教團體,通過豐富多彩的支教活動形成了浙江大學與瓊中教育的對口幫扶模式,助力山區(qū)教育事業(yè)。
當天下午1點,在灣嶺中學小學部二年級的教室里,幾個學生早早就安靜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著他們的支教老師。“我的‘旺仔老師’明早就要回家了,我想多和他待一會。”學生芳芳地說,“旺仔”其實是大家給季俊濤老師取的別名,因為他長得很可愛。
“今年的啟夢支教團由19名浙江大學學生組成,其中有8位是海南人,其余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一位來自吉林長春。”帶隊支教老師鄧成杞說,通過半個月的相處,大家和孩子們都結下了深厚情誼。
“很多山區(qū)的孩子天資聰穎,但因為條件有限,無法接受到良好的訓練。”鄧成杞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孩子名叫符永彬,正在上小學6年級,特別喜歡做奧數題,常常“纏著”老師為他出題,幾位支教老師常常利用課余時間給他“開小灶”,通過系統(tǒng)訓練,他的奧數成績得到了很大提升。
今年暑期,瓊中共有116名學生報名參加“支教課程”。鄭勁崢已經連續(xù)兩年參加瓊中的支教活動,“我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去年回家之前,和一些孩子交換了聯系方式,教師節(jié)那天,我收到了幾名學生的祝福短信,感到非常溫暖。”他說。
“這半個月,我們用照片記錄了和孩子們的點點滴滴,特意把這些照片洗出來。”鄭勁崢說,這段時間,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設立了語文、數學及英語等基礎學科課程,同時,為了提高低學齡段孩子的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還在教學中增設了電影鑒賞課、棋藝課、心理課等。
“通過我們的引導,孩子們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能夠主動學習,見到長輩也會自覺地打招呼,隨手將垃圾撿起來。”鄭勁崢說,進步是雙方面的, 我們給山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份希望,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也從中提升了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眾表達能力。
“孩子們,我們明年再見!”鄧成杞說,支教是一種經歷,更是一筆人生財富。今年9月份回到學校,我們會鼓勵更多的同學加入支教行列,繼續(xù)為海南的山區(qū)教育事業(yè)貢獻微薄力量。(記者 郭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