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消化科知識:什么是膽囊膽固醇沉著癥
目前關于到醫(yī)學消化科知識:什么是膽囊膽固醇沉著癥這一類的信息是很多小伙伴們都非常關心的,很多人也是經常在搜索關于醫(yī)學消化科知識:什么是膽囊膽固醇沉著癥方面的信息,那么既然現(xiàn)在大家都想要知道此類的信息,小編就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分享給大家。
一 概述膽囊膽固醇沉著癥是慢性膽囊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因大量的膽固醇酯顆粒沉積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形成黃色小結節(jié),外形似草莓,又稱草莓膽囊。
二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膽汁中高濃度膽固醇的刺激及膽固醇晶體被膽囊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噬,逐漸形成黃色的息肉樣病變,堆積或突出于黏膜表面有關;或與膽囊黏膜細胞的乙酰輔酶A膽固醇酯?;D移酶(ACAT)的活性增強,膽固醇酯的合成增加有關。
膽固醇沉積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刺激組織細胞過度膨脹,形成黃色小結節(jié),有細蒂與膽囊相連。分為彌漫型和局限性隆起型,單個或多發(fā)。膽固醇沉積多發(fā)生于膽囊體部和頸部,直徑多小于1cm,增長緩慢,質脆,易脫落,形成結石。
三 臨床表現(xiàn)男女發(fā)病均等,大多數(shù)無癥狀,少數(shù)有右上腹不適、憋脹、隱痛、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xiàn),偶有右上腹輕微壓痛,伴有膽囊結石或肝功能異常,位于膽囊頸部的息肉可堵塞膽囊管引起急性膽囊炎,也有息肉脫落嵌頓于壺腹部,引起胰腺炎發(fā)作。該病發(fā)生癌變的可能性小。
四 檢查一般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
1.膽囊造影
可見膽囊內充盈缺損,與膽囊壁貼近,不隨體位改變,膽囊功能往往正常。
2.腹部CT檢查
常規(guī)掃描間距過寬,容易漏診,故不列為常規(guī)檢查,主要用于與膽囊癌鑒別。
3.內鏡超聲檢查
極細小強光點或強光點聚集是膽固醇息肉的回聲特征,伴或不伴無回聲區(qū),而膽囊腺肌病和腺瘤或腺癌聲像表現(xiàn)為強回聲腫塊、多發(fā)微囊或彗星尾征象。
4.B超檢查
典型的聲像圖為膽囊壁上乳頭狀或球狀強回聲光團,不伴有聲影,光團不隨體位而改變,部分病變帶細蒂與膽囊壁相連,可單發(fā),常多發(fā),直徑多在5mm~10mm。部分病例同時并存膽結石,可伴有聲影。B超診斷準確率高。
五 診斷根據病人有消化不良、中上腹飽脹或右上腹鈍痛的臨床表現(xiàn)和體征,輔助B型超聲波或X線膽囊造影檢查可作出診斷。
六 鑒別診斷本病應與膽囊息肉及膽囊癌鑒別。
七 并發(fā)癥本病可引起膽囊結石、肝功能異常、急性膽囊炎發(fā)作,若息肉脫落嵌頓于膽囊壺腹部,可引起胰腺炎。
八 治療目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對有明顯臨床癥狀、較大的單發(fā)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膽囊頸息肉以及疑有癌變者,宜行膽囊切除術。
1.急癥病人的術前準備參見膽囊造瘺術。
2.慢性病人術前應糾正貧血、改善營養(yǎng)狀況,采用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保肝治療。術前備血300~500ml。
九 預防本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身體過胖,缺乏運動,機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控制膽道神經功能和膽囊、膽管的收縮力日漸減弱,因而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易于淤積成石。有少數(shù)中老年婦女因體內雌激素直接影響肝臟酶,使肝細胞分泌膽汁的成分發(fā)生改變,這也會增加患膽結石的機會。
膽囊膽固醇沉著癥是一種常見的膽囊息肉病,是一種良性病變,一般不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