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薪資已無太多優(yōu)勢出國留學性價比下降
2022年1月7日整理發(fā)布:近日,一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海歸薪資已無太多優(yōu)勢,出國留學性價比下降。通過與同一年國內全國高校不同學歷畢業(yè)生的平均起薪相比,海歸本科、海歸碩士和海歸博士分別高出3512元、2944元、1244元,優(yōu)勢呈明顯下降趨勢。在調查樣本中,將近一半的留學生歸國后進入體制內工作,其中21%進入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25%任職于國企。(光明日報)
“海歸”薪資優(yōu)勢縮小,實則是近年來的大趨勢了。事實上,非但是橫向對比留學生相較于本土大學生的“超額薪酬”在變少,甚至縱向比較來說,留學生本身的薪酬增速也在放緩。由此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是,出國留學的性價比在下降,從投入和回報的角度衡量,是越發(fā)不合算了。
最近一些年來,海歸迅速褪去精英光環(huán),加速平民化乃至是平庸化。而所有的這一切,其實早就有跡可循。在“教育產業(yè)化”“留學生意化”的國際大背景下,“出國深造”在相當程度上淪為了“花錢買服務”“鍍金攢學歷”。不少國家高校層次不齊,收錢濫發(fā)文憑者大有人在。大量“野雞大學”“水專業(yè)”“水文憑”,極大稀釋了海歸的含金量,更是大大損害了這一群體的整體聲譽。
毋庸諱言,時下很多人之所以把孩子送出去留學,并不是因為“天資過人”“學業(yè)有成”,而恰恰是是因為在國內的游戲規(guī)則下玩不過,無力闖過“中考”“高考”的獨木橋,無奈之下才“曲線自救”出國讀書。這部分生源本身學力有限,出國之后失去約束放飛自我,更是很難學有所成。其最終回流歸國,在就業(yè)市場必然是缺乏競爭力,更談不上所謂議價能力了。
此前很長時間內,國人看待留學生都如霧里看花、自帶濾鏡,加之信息不流通、不對稱,相當多的海歸都吃到了“時代的紅利”而躺贏。而時至今日,在一個文憑可以在線驗證,大學和專業(yè)全球排名一鍵查詢的今天,海歸們再想唬人蒙事萬萬是不可能了。當然,優(yōu)秀的人才永遠稀缺,名校出身、實力能打的海歸永遠搶手。但對于試圖投機取巧、欺世盜名的海歸們而言,或許已經是此路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