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泓少年百科培養(yǎng)中國的科普踐行家
“幼小銜接班”、“補習班”、“奧數(shù)”當滬上不少焦慮的家長用各類課外學習和補習班填滿了孩子的周末時,卻有一群家庭周末帶著孩子參與“知泓少年百科行”在上海到處“游學”,同樣的周末,一個感到的是身心疲憊,一個收獲的卻是友誼和學習的樂趣!其實科學知識并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才能學到的,我們的日常生活、所在的城市和鄉(xiāng)村、接觸到的各行各業(yè)都充滿著有趣的知識和故事,我們希望能展現(xiàn)給孩子和家長一個獨特的學習機會---身邊的“百科科普課堂”,在這里,你只要帶著童心和會觀察的眼睛、會思考的大腦就可以了!”知泓網(wǎng)創(chuàng)始人衛(wèi)兵老師更喜歡被孩子們稱為“衛(wèi)兵哥哥”,雖然已年屆中年,童心未泯的他還是非常喜歡和孩子們玩在一起,不過他的知泓網(wǎng)的“玩法”確實不一樣!
衛(wèi)兵老師為參與知泓活動的家庭運水
作為最早開展自然科普教育的社會機構之一,知泓網(wǎng)早于2002年就開始組織上海的青少年家庭參觀各類科普場所和基地,“知泓少年百科行”是知泓網(wǎng)于近兩年全面展開的一項針對全市5-18歲青少年家庭推廣百科知識的系列主題科普活動,邀請來自全市各個學校的青少年家庭跟著知泓網(wǎng)的志愿者們從上海家門口起步,走訪超過150多個身邊的博物場館、工礦院所、農(nóng)牧林場、故居遺址,設計了超過29個科普主題,包括天文地理、軍事、交通、歷史人文、宗教、民俗、建筑、安全信息、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科技和食品加工等廣泛的百科領域。
從2016年開始,知泓開始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孩子科普觀察和寫作的能力,組建了“知泓少年百科作家”的團隊,希望能培養(yǎng)出更多像知名科幻作家、《三體》原創(chuàng)者劉慈欣這樣的科普作家。
知泓少年百科記者體驗原始人的生活--搭草棚、燧木取火
上二圖:知泓少年百科作家訪問中國的民間藝人和中華藝術傳承者,了解中國舞龍、古代木偶戲等傳統(tǒng)中國民間藝術。
下兩圖:知泓少年百科作家與革命世家和電影老藝術家在一起,并到鄉(xiāng)間向老農(nóng)學習春耕采收
每個“知泓百科行”的主題活動圍繞特定領域知識,將數(shù)個場館或機構串在了周末某天,從參觀主題場館--專家講座--動手體驗/游戲-撰寫活動報告,到引導參與活動的學生們們在參觀前去查閱相關參考書籍或著作,參觀后撰寫體驗報告,拓展了學生們吸收知識的深度和知識面的廣度。如“中華百科行--印刷文化”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參觀了印刷展示館、印刷博物館,認真學習從印刷術的起源、漢字的發(fā)展、造紙的材料、到探究印刷術的發(fā)展及未來趨勢的知識,知泓的孩子們不僅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了關于印刷的科技及文化知識點,還親手嘗試了雕版印刷術印刷及探究了《金剛經(jīng)》、《文化苦旅》中涉及印刷術的淵源典故。
“印刷術的思維導圖”--知泓網(wǎng)的孩子參與“中華百科行--印刷文化”主題的學習
上海目前擁有307個科普教育基地,每8萬人擁有一座科普場館,已經(jīng)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然而僅少部分熱門場館如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每年接待本市及全國參觀者達數(shù)十萬,大部分專題場館不為公眾所知、門可羅雀,如昆蟲博物館、隧道博物館等。除了場館本身由于地理位置、展品陳列單調(diào)等原因,專業(yè)的知識剖析講解和缺乏互動也是這些科普場館遭受青少年家庭冷遇的重要原因。
目前“知泓少年百科行”成功地將這些公共科普場館打造成了校外科普“第二課堂”的一部分,通過在科普知識內(nèi)涵挖掘及主題設計上手段和形式創(chuàng)新,加深了青少年及其家長對這些場館展示知識的了解。
“如果把每個科普場館或基地形容成珍珠的話,那么知泓百科行就像一條五彩的帶子,將所有珍珠都能以各種有趣的方式串聯(lián)在一起呈現(xiàn)給青少年家庭,讓各領域專業(yè)的知識更好地融合,更通俗易懂! ”衛(wèi)兵老師表示。
“比如圍繞生活中的科學,我們設計了5個相關主題的參觀、體驗和互動游戲,向青少年家庭們揭示了垃圾處理、水源及污水處理、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農(nóng)林業(yè)及食品制造業(yè)中所蘊涵的科學和技術,涉及16個基地場館、6家企業(yè),并更深入廣泛地結合“科技-社會-人文”的話題,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和父母們能真正觀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被不為人知的科學常識,從小家庭看到大社會,懂得了珍惜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科學”系列科普主題活動:
ü 垃圾去哪里:生活垃圾處理教育基地、廢棄物回收基地、廢舊物資源化基地
ü 自來水探源:自來水科技館、排水科技館、污水處理基地
ü 健康與環(huán)保:科學節(jié)能展示館、環(huán)??破栈亍⒅嗅t(yī)藥博物館、藥品基地、眼鏡博物館
ü 民以食為天:明治巧克力、太太樂、益力多、元祖、光明乳業(yè)、清美豆制品
ü 農(nóng)林墾殖園:農(nóng)業(yè)科普基地、玉穗葡萄基地、枇杷草莓基地、稻米體驗館、蔬果園
“原始人是怎么搭草棚的?”
“什么樣的望遠鏡能讓我們看清楚星星長啥樣?”
“家里自來水龍頭里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牛奶直接從牛身上擠下來就能喝嗎?”
這種很多人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在孩子和父母一起參加過“知泓少年百科行”的活動后都能娓娓道來,很多孩子家庭在活動中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國民的科技素養(yǎng)是反映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標,這要從培養(yǎng)青少年科學興趣和好奇心開始,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在科普領域還存在一定的短板,“知泓少年百科行”系列主題活動通過為孩子們提供生動有趣的校外“第二科普課堂”,鼓勵孩子接觸百科領域,驅動孩子積極思考、增加主動探索科學的興趣和能力,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社會參與提供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知泓網(wǎng)在衛(wèi)老師的帶領下,十年如一日,通過志愿者和家長組成的152個社團,有效利用各種公共科普資源,堅持面向本市青少年家庭及弱勢群體開展各類自然科普教育及互助公益活動,迄今為止,憑籍互聯(lián)網(wǎng)(www.hong.org.cn)和線下活動為平臺,為超過7,000多個上海家庭和學校組織了接近4萬人次的社團、科普教育及公益活動,成為社會科普的積極推動者。